您当前的位置:西夏党建 > 人才工作

激活人才“动力引擎”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时间:2021-01-19 来源:西夏区党建网
字号: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发展,人才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西夏区紧抓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坚持多措并举,积极培育乡土人才,激活人才“动力引擎”,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选优配强乡村振兴“领头雁”。大力实施“百雁行动”,从选拔环节入手,对年轻有为、有发展潜力的返乡毕业生、创业人员,及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管理;对政治成熟、思想素质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乡土人才,推荐充实到村“两委”班子;先后选派56名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发展农业产业意愿强的优秀党政人才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通过“三带”工作法(老带新、强带弱、市带县),充分发挥驻村队伍“顶梁柱”作用;加强村“两委”班子和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梯次培育机制,打造“双带双富”型村干部队伍,切实为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机会搭建舞台。目前,19名村书记中,大中专以上学历16人,致富带头人13人,“一肩挑”16人,共提拔使用驻村第一书记和队员21名。
  培育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积极发挥乡土人才的引领作用,从本地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成员、农民企业家中,分类确定一批有致富能力、有带富意愿、示范作用好、群众基础好的致富带头人,制定培育计划,建立人才信息库,共培养致富带头人197名。精心培育“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通过现场示范、以师带徒、举办培训班等方式,培训群众1000余人,切实把知识、技术、经验等传授给群众,开辟了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通道”,让乡土人才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截至目前,在乡土人才的带动下,共注册成立合作社114家,年经营收入达到6866万元,吸收660户群众加入产业合作社,有效促进了群众就业增收和乡村产业化发展。
  柔性引入乡村振兴“生力军”。围绕特色产业发展,柔性引进宁夏大学、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专家教授组成“智囊团”,采取个性化培训、“菜单化”选学等形式,重点对蔬菜种植、稻渔综合种养、淡水养殖方面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邀请江苏盱眙龙虾学院院长培训小龙虾养殖技术、品牌营销、烹饪技术,规划布局龙虾养殖引入稻渔种养产业;选派86名科技特派员投入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一线,打造了食用菌种植产业园、“塞上十里休闲农事体验区”、“芦花小镇”稻田观光产业园、“紫色产业”贺兰山东麓生态旅游区等为代表的设施农业、乡村旅游、特色种植产业示范基地,切实通过柔性引才引智培育一大批能够带动特色产业发展的乡土人才,形成了让众人变“能人”,让“能人”带众人的良好发展氛围,实现乡土人才工作与乡村振兴发展同频共振、互促共进。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