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焦>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西夏区积极探索国有山林地“林下空间” 承包经营新路径

发布日期:2024-10-22

【打印正文】

字号: [小][大]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国家关于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规划部署,自治区、银川市关于山林权改革的要求,西夏区自然资源局以规划管控引领为前提,以激发山林资源活力为目标,以明晰产权为基础,以分类管理为抓手,以显化和盘活土地、山林资产为手段,坚定不移落实森林资源大保护,着力培训支持新型绿化经营主体,适度高效、规范合理利用国有山林地林下空间资源,推动林下经济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不断促进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转换。

一、基本情况

建立政府主导+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园林场基地服务+合作社农户种植的四位一体模式,促进林下种养业全面发展,实现林地资源多点开花、多项收益。以银川市园林场为试点结合实际综合开展林下种养殖和林下休闲康养等产业,全力做好果园综合体项目推进。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为前提,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森林资源空间,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园林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利用现有设施打造200亩集果品采摘、森林康养采摘、科教研学林下种养殖为一体的体验综合体,着力推动生态效益向经济效益转化。

为进一步支持银川市园林场不断提高果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以点带面推进山林权改革,西夏区林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基地农户林下发展红树莓产业,继续增加红树莓种植规模,拓展红树莓产品深加工。为了增加反季节水果增值收益,西夏区主动对接该场,选址建设了园林场果品冷库,并根据当前果品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单独为银川市园林场编制了《银川市西夏区宁华路街道办事处园林场村庄规划(2022-2035)》,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结合银川市西郊动物园建设,统筹林果、休闲、采摘、餐饮、果品初加工、田间市场等等各类产业业态,在空间布局中为银川市园林场预留了极大发展空间和潜力。2023年9月21日银川市林业和草原局授予银川市园林场“银川市林下经济基地”,授予银川市西夏区林厦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银川市新型绿化经营主体”。

二、主要经验做法

西夏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山林权改革为契机,创新林业发展新思路,扩展林业发展新内涵,依法合理利用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把生态林业与林下养殖、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以及森林景观利用相结合,拓宽了林业发展空间,有效探索了“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养长,长短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林业发展、生态良好、林农增收”的目标。

一是根据《银川市国有山林地林下空间经营实施意见》,我局起草了银川市西夏区关于支持新型绿化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林下空间实施方案》。以银川市园林场为重点,探索国有山林地“林下空间”承包经营新路径打造林下养殖、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林下康养等多种业态的“林下空间”利用方式初步建立5家以上“林业+林下空间经济发展示范点通过科学谋划林下产业布局,因地制宜发展。鼓励创建林下经济基地。依托一定区域内的森林、林地及其生态资源,遵循可持续经营理念,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种植养殖综合利用基地。使绿景变“钱”景,提升“林”效益。走出精品化定制化发展路线。坚持“走出去、引进来”,鼓励和引导杞里香、银川市园林场、兰一山庄、慕锦山庄等经营主体走精品化路线,强化过程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建设精品化产品、基地和服务;探索走定制化路线,广泛应用订单生产、定向销售、认种认养、直采直供等模式;创新走融合化路线,适合区域可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多种发展模式融合,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高综合效益。

二是按照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山林权改革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暨实施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自治区财政设立林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贷款贴息、其他专项支持等政策措施用于重点支持林下种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品牌建设和数字赋能等领域,扶持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我局及时申请奖补资金并兑付至申报单位。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计划2024年底,西夏区国有山林地林下空间经营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力争培育3家以上自治区级新型绿化经营主体企业,市级企业力争达到5家以上。到2025年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有山林地新型绿化经营主体企业和林下经济基地,林地综合生产效益持续提升。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