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专题聚焦>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西夏区自然资源局扛牢“三个责任” 推进林草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3-25

【打印正文】

字号: [小][大]

2024年以来,西夏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以推进落实林长制为重点,以全面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为目标,以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为手段,着力提升森林质量,不断深化山林权改革,切实推动我区林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是坚决扛牢扛实护绿之责,资源管护取得新成效。推深做实林长制,明确各级林长257人,组建“一长两员”队伍 370人,三级林长巡林巡草1.2万余人次。实施贺兰山东麓水源涵养与生态治理西夏区项目,完成人工造林140亩、退化林修复1190亩,镇北堡废弃矿坑生态修复典型经验获自然资源部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全面开展林草湿荒普查,完成国家下发图斑10687个、县级自提图斑256个实地核查工作,为新一轮林草保护规划编制工作奠定基础。全力推进林草违法图斑整改,完成心士成有限公司违法占用林地、天通银厦新材料有限公司违法占用草地等15个图斑整改销号。守牢森林草原防火底线,组织召开森林草原防火工作会议8次,常态化排查森林草原防灭火各类隐患94个,已全部整改完毕。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演练7场1000余人次,连续16年未发生重大火灾,切实守住了全区不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的底线。强化林草有害生物防治,全面完成林草湿外来入侵物种(刺苍耳)处置563亩、防治110国道两侧防护林带5000亩,监测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1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1.05%、监测覆盖率达到100%,辖区无松材线虫病等重大疫情、重大突发有害生物事件发生,确保林草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二是坚决扛牢扛实活绿之责,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不断深化山林权改革,积极探索“以林养林”“以地换林”生态治理新路径,制定《银川市西夏区山林地“三权分置”实施方案》等方案,建立山林权政策体系,率先完成银川市首笔集体山林权交易。有序推进国有山林地确权登记,完成确权颁证56本,确权面积达到23.49万亩,其中,国有林地确权23.29万亩、集体林地确权0.19万亩,确权率97%。全力打造“林上采、林下种、林中养、林间游”的立体式、复合型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培育蔷薇花园、雨熙农庄、慕锦山庄等9家城郊林下休憩地,激活林下经济新引擎。积极推进多元化林票试点,成功颁发银川市首张“林票”,登记山林经营权面积2726.05亩,成为银川市山林权资源资产化的典型案例。碳汇项目计量开发创新破题,探索制定《银川市乔木林碳汇碳普惠方法学》指导性文件,建立评估、备案、第三方介入交易等流程,搭建碳普惠林权交易平台,为权能互通互易探索出了新路径。镇北堡镇获评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

三是坚决扛牢扛实用绿之责,产业发展实现新进展。紧紧围绕“稳规模、提品质、育龙头、活市场、增效益”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枸杞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杞里香精深加工车间生产线数智化提升改造,引导企业研发上线枸杞滋补系列新产品。突出基地建设,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建成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基地4个、培育区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1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3个,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持续做好枸杞产品溯源体系建设工作,新建田间监测设施5个、田间气象站1个、车间生产环节监测设施数量35个,全面实现枸杞追溯信息监督平台系统无缝对接。打造营销宣传矩阵,鼓励沃福百瑞、杞里香、厨佬哥等多家企业枸杞生产经营主体搭载信息化销售“快车”,通过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苏宁等直播平台,建立“实体营销+电商+微商”多元化现代营销体系,辖区16家企业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线下销售网点70家,销售平台14个,实现增收5亿元,枸杞产业综合产值达35.95亿元。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