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40103010094039Q/2023-00006 | 文号 | |
---|---|---|---|
发布日期 | 2023-02-20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所属分类 | 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 | 效力状态 | 有效 |
责任部门 | 银川市西夏区科学技术局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今年以来,西夏区科技局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区市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区市下达的工作任务和考核指标,重点围绕创新发展引领市、银川科创新城和“两地四区”建设,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统领,以科技项目实施为抓手,以强化科技服务为保障,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全力稳住经济基本大盘,助力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工作情况
(一)实施科技强区行动,下好重点工作“先手棋”。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印发《西夏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确立科技创新工作发展目标。抢抓“科技强区22条”政策机遇,着手编制了《银川市西夏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实施计划(2022-2025年)》,全面落实惠企政策。二是创新引领作用突出,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23.68亿元,投入强度达5.88%。创新辐射作用增强,完成技术合同769份,技术合同成交总额5亿元;创新产出丰硕,登记科技成果116个,西夏区有效发明量1574件,万人口有效发明量达34.75(件/万人)。
(二)实施主体培育行动,按下创新活力“快进键”。一是抓好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加快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的梯次培育机制,深入开展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积极组织指导企业申报认定科技型企业,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小巨人和农高企6家、自治区瞪羚企业2家,各类科技型企业总数累计达227家。二是全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深入开展“科技服务进百企行动”,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扩量提质,采取集中培训与重点指导相结合、政策引导与技术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激励企业技术创新;深入实施规上企业科技创新行动,加快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布局建设,为企业研发创新提供全方位支撑。
(三)实施“双百科技支撑”行动,锻造科技项目“杀手锏”。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以项目为落脚点,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今年以来,依托大学城、宁夏技术市场、中关村双创园等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深入推进校企地产学研协同合作,组织6家企业与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农业学校联合申报实施2022年度银川市校企联合创新项目,帮助企业引进来自区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专利技术6项;聚焦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银川市“三新”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需求,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组织申报重点研发、乡村振兴科技成果引进示范推广等自治区、银川市科技项目共127个,立项项目67个,力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推重点产业提质增效。
(四)实施载体提升行动,构建创新成果“策源地”。持续抓实科技载体平台建设,瞄准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推进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坚持做强存量、做优增量,今年指导企业申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申报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16家,西夏区(已备案)各类创新研发平台累计98家,科技载体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为高企培育、企业研发投入等重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配合银川市推进“科创中国”创新枢纽城市建设,指导中关村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自治区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和自治区示范直播基地,营造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五)实施开放合作行动,塑造成果转化“新格局”。深入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组织企业挖掘凝练项目,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大连园林花木工程有限公司等东部科研院校、企业联合实施科技合作项目20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聚焦产业发展汇聚创新资源,推动技术转移市场化专业化发展,举办乡村振兴科技成果线上推介活动2场,让更多的科技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召开枸杞产业科技创新座谈会、葡萄酒产学研交流研讨会,邀请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专家推介科技成果,组织6家企业与宁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农业学校联合申报2022年度银川市校企联合创新项目,引导6家企业引进转化6项来自区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及专利技术,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助推重点产业提质增效。
(六)实施特派员创业行动,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一是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合作,今年以来,从高校、科研院所吸纳高层次人才10名,其中博士6名、硕士4名,带资源、带技术、带成果开展创新服务。二是整合本地科技人才。坚持以移民村为重点,鼓励各村政治素质高、创业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加入法人科技特派员队伍,不断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目前科技特派员总数上升至114名(家),实现辖区18个行政村全覆盖,结合各村资源优势实施了十里铺村鱼菜共生技术示范、泾河村菌类新品种种植示范、兴盛村肉牛高效舍饲育肥技术示范等项目,辐射带动近万人增产增收。
(七)实施稳企纾困行动,打好稳定经济“组合拳”。一是坚持释放科技政策红利。全力争取区市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兑现各项科技扶持政策。二是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加强科技金融专项补贴、实施风险补偿贷款等,撬动金融资本支持科技企业。今年已为6家企业发放贷款119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3710万元。三是抓实政策宣传解读。举办3期“问需求、送政策、谋项目、解难题”活动,通过座谈、调研、走访等形式深入企业宣讲科技政策,解读项目申报指南,同时利用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日及科技三下乡等活动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四是创新成效显著,西夏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连续三年持续全区领先,自治区财政厅、科技厅连续两年奖励西夏区科技创新激励以奖代补资金共1100万元,自治区科技厅奖励西夏区2021年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监测评价资金100万元,西夏区科技局被中国共产党银川市委员会、银川市人民政府授予科学技术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2023年工作计划
(一)坚持项目支撑重点产业发展。聚焦“六新六特六优”产业需求,深入开展科技政策宣传,对2023年度区市各类科技项目早挖掘、早培养、早谋划,围绕县域特色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以及民生需求,继续加大成果引进转化力度,抓好项目凝练和各类立项项目的组织实施,力争以更多科技项目带动实实在在的经济社会效益。
(二)坚持开放合作凝聚创新合力。一是深入推进东西部科技合作,抢抓全国东西部科技合作引领区建设机遇。依托东部发达省区高校资源及20个北上广深地区离岸孵化器,招引聚集一批创新型企业,引进转化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凝练征集一批东西部合作项目,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二是深入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坚持需求导向、效益优先,鼓励企业引进转化区内外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及专利技术,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助推重点产业提质增效。
(三)坚持培育主体加大科创投入。一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及创新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大企业调研摸底,对标各类科技型企业培育认定条件,加大跟踪辅导和培育力度,通过科技型企业的示范引领,带动各类企业转型发展。二是加大R&D投入力度。强化企业科技投入的主体责任和地位,紧盯R&D投入大户企业,加大培训指导和跟踪服务,开展“一对一”指导,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激励中小微企业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挖掘企业融资需求,支持引导企业加入“宁科贷”,持续发挥科技金融撬动作用,力争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增加企业研发投入。
(四)坚持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实施企业家创新精神培育行动。以企业家为培训核心对象,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政策宣传、形势分析、经验交流、示范讲解,提高企业家创新创造的意识与能力,更好地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完善创新管理机制,推动企业实现创新发展。二是不断加大企业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坚持释放科技政策红利,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全力争取区市项目资金支持,加快兑现各项科技扶持政策。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聚焦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创新“双轮驱动”,围绕区市即将制定出台的科技体制改革攻坚方案,研究辖区科技改革攻坚重点工作。
(五)坚持人才引育激发创新潜能。一是充分发挥中关村、高校院所人才聚集优势,积极组织企业开展创新型科技团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招引与培育认定,通过共建研发平台开展项目合作等方式引进培养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加快人才集聚、技术创新,抓好人才项目资金争取和人才项目储备工作,带动和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潜能。二是以科技特派员为抓手,构建勇于创新创造的优秀特派员人才队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保障。聚焦乡村振兴,从高校、科研院所吸纳高层次人才投身特派员队伍,组织科技特派员申报区市科技特派员项目,为农村富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