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法治政府建设年报>政府部门

银川市西夏区审批服务管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5-03-05

【打印正文】

字号: [小][大]

按照银川市西夏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银川市西夏区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现将西夏区审批服务管理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情况

(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党的领导与第一责任人职责履行

积极组织全体人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其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要内容。审批局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召开法治建设专题会议,部署和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确保法治建设方向正确。

(二)立法工作积极参与

积极配合上级立法调研工作,结合审批服务实际,反馈一线意见和建议,为立法科学性贡献力量。  

(三)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优化政务服务,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一是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持续简政放权,全面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向基层延伸,加强基层政务服务场所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任务,落实国家及自治区14项“一件事”、本级“小摊点一件事”,联动银川市“高效办成葡萄酒产业一件事”,着力打造1+123+N“政务+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二是提升政务服务质效。擦亮“西心办”政务服务品牌,全面推行“周末不打烊”“数字门牌”“顺路送达”等一系列便企措施,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政务服务赶大集”系列活动,形成了“怀远小厅”“快易点”“移动办公桌”等一批“家门口”的政务服务亮点,持续优化“15分钟政务服务圈”。自周末不打烊服务试运行以来,已累计咨询办理各类业务269件。三是强化政务服务队伍建设。坚持“以培代训,以训促干”强化队伍建设,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开展各类业务培训5次,增强人员业务能力。选派8名新入职窗口服务人员参加政务服务礼仪培训,组织政务服务办事员职业技能考试、业务技能竞赛2次,切实提升办事人员服务理念,提升标准化服务能力。

2、推进至简审批,全面提升行政审批效率

一是精简优化审批程序。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推广“免证办事”、智能审批、智能申报等服务模式,企业投资项目备案、代理记账、劳动合同备案等8个事项实现全流程网办电子化审批,形成了“定制审批”“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帮代办”不见面+无纸化审批”等审批改革举措。截至目前,共办理审批业务56721件,其中告知承诺制事项581件,“不见面”审批事项1052件,按时办结率为100%。二是创新审批服务方式。探索形成政务服务“四项制度”、帮办代办“西心办”服务品牌,推出“7天×24小时”审批和跟踪服务机制,对有个性需求的企业制定解决方案,开展‘一对一’定点精准帮扶,压缩审批时限,用审批“加速度”为企业“减负担”。三是高效服务项目落地。创新开展事前勘验方式,对网络经营许可和娱乐经营许可等审批事项提前介入、预先服务,积极帮助企业群众规避风险,避免在重大投资的审批事项上因盲目决策而造成损失。主动上门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化分公司、宁夏张裕龙谕酒庄有限公司、德鼎义顺餐饮有限公司等20余家企业开展项目备案和业务指导等服务。截至目前,审批政府投资项目44个,社会投资项目239个,开展外出勘验368次,“顺路送达”服务12次。

3、市场准入准营,着力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一是提供智能“准入”服务。开展“经营主体审查要点”内容梳理,实现市场主体设立“自主申请”模式,实现“即申即应”,助力5616家个体工商户高效办结业务,网办率高达82.65%。围绕“六新六特六优”产业,开展“经营活动自主公示”改革,打造企业宣传免费“广告牌”,为17家自主公示经营范围的市场主体换发了营业执照。二是强化集成“准营”需求。推行“简易一件事·免申即办”改革,建立“会商机制”,助力“小饭桌”“巡游出租车”合法合规登记注册,有效解决群众“多跑路”难题。截至目前,通过数据跑路、证照联办、告知承诺等改革手段融合审批,帮助379户个体工商户变更经营者,为93户校外就餐休息中心换发《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登记注册个体出租车经营主体13户。三是构建快速“准出”机制。通过“宁夏市场监管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办理已清税的个体从业者的注销业务,对于个体工商户丢失营业执照的,协助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进行作废公示,当场理注销,即办即走,用时不超过1小时。

4、高质量服务民营经济,持续构建亲清营商环境

一是高位推动工作有力。强化政治担当,政府常务会等重要会议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民营经济大会精神,安排部署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座谈会。紧盯保持营商环境“第一梯队”目标,压茬迭代推出政府职能转变清单台账、保障民营经济“十项机制”任务清单、服务民营经济十二项具体举措,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任务分工和营商环境评价反馈问题提质增效任务清单,统筹调度营商环境成员单位落实服务企业措施,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理念。二是降本减负市场有效。全力构建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围绕“妨碍市场准入和退出方面”等问题全面开展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和罚款规定,形成涉企文件、政策文件和罚款文件3个台账,聘任8名营商环境观察员,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落实情况,为营商环境建设建言献策。依托“政策通”服务平台,上线政策13条、事项7项,开展政策宣讲会、送政策上门等活动,推动助企纾困政策快速落地。三是精深服务政府有为。创新建立“政企微客厅”、民营企业商事调解服务中心、流动仲裁庭、商圈公共法律服务驿站等7个企业服务站,组建“政务服务体验员”队伍,开展“我陪群众走流程”活动,邀请25位企业与群众代表深度参与,落实营商环境投诉举报“直通车”制度,配备5名企业服务专员,建立健全企业访问台账,分类定制差异化服务方案。今年以来,共走访企业3次,排查整改基层一线堵点难点问题10条,解决企业实际困难47项,开通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1026件,结案787件,涉及纠纷标的1.41亿余元,让企业“轻装上阵”。

(四)扎实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1.落实普法责任制:明确各部门普法任务,将普法融入审批服务全过程。

2.加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提升工作人员法律素养。

3.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利用政务大厅等平台,通过宣传册、电子屏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法律法规。

(五)积极推进公正司法相关配合工作

在涉及审批服务司法案件中,积极配合司法机关调查取证,保障司法公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工作人员对新出台法律法规理解不够深入,影响审批和执法的准确性。

(二)普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高,部分群众和企业对审批相关法律知晓率不足。

(三)合法性审查工作在面对复杂事项时效率有待提升。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大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法律知识更新培训,邀请专家解读新法规。

(二)创新普法形式,结合新媒体等手段,提高普法针对性和覆盖面。

(三)优化合法性审查流程,建立疑难问题咨询机制,提高审查效率。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