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信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索 引 号 640105-102/2021-00066 文号
发布日期 2021-07-22 公开时限 长期公开
所属分类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 效力状态 有效
责任部门 西夏区发改局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银川市西夏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21-07-22

【打印正文】

字号: [小][大]

    “十二五”及今后一个时期,是西夏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关于编制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十二五”规划,对我区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回顾与形势分析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自治区、银川市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西夏区党委、政府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兴工强区”战略、项目带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进程,攻坚克难,奋发向上,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全面或超额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这一时期,是西夏区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

1、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十一五”时期,我区大力实施“兴工强区”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到2010年底,西夏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0亿元,是2005年的2倍,年均增长15%,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5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9万元,比2005年增加1.7万元,年均增长8.9%,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40%。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6亿元,是2005年的2.86倍,年均增长2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完成221亿元,年均增长22%。万元GDP综合能耗年均下降5%以上,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

2、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6:53:43.4发展为2010年的4.5:45.5:50,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随着大力实施“四个一万”提升工程,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农业比重有所提高,初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有力促进了特色优势农业的发展。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初步建立起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进一步加快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巩固和扩大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现代服务业发展。特别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力促物流配送、科技服务、商贸服务等产业逐步形成规模,提高了为工业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深度。

3、交通基础设施长足发展

借助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西夏区至兴泾镇公路、芦良公路、兴泾镇兴盛村及十里铺农民新村道路工程、110国道至镇北堡公路、新华村至团结村公路、银植公路至西干渠公路、顾家桥至贺兰山农牧场公路等公路改造工程的相继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交通状况,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西夏区乡道、村道的通车总里程达160公里,乡村道路公路网密度为20.2公里/百平方公里。

4、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5年的7173.44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14500元,年均增长15.1%;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2332.85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4331元,年均增长1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5年的5.89亿元预计增加到2010年的17亿元,年均增长23.6%。三项指标分别完成“十一五”目标的140.8%132.4%136%

5、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科技事业全面推进。五年累计投入科技经费894万元,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力进一步增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多方筹措资金,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完善了教学设备设施建设。先后投入2亿多元,新建、改扩建、迁建中小学20所,新增校舍10余万平方米,改善了办学条件。对城市15所中小学操场进行了塑胶改造。“两基”、“教育强区”、普及高中教育工作均通过国家、自治区验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度重视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全力推进民办教育,基本形成了全面协调的发展格局。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通过举办“和谐西夏、好戏连台、精彩节目天天看”湖城之夏文化活动,全面打造“周末社区欢乐大舞台”文化品牌,成立了剪纸协会、登山协会,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称号。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居民就医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覆盖面不断扩大,实现了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3%。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环境不断得到改善。全面推进“五大系统”工程,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就业压力得到缓解。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

6、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全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深入推进市容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施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管理责任制。进一步加强了辖区卫生和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大力支持重点耗能企业实施节能环保项目,加强了辖区水、气环境监测,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全区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卫生城市等为目标,加大城市园林建设,全面落实了绿化工程。五年来,累计造林76319亩,有效遏制了贺兰山东麓地区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明显好转。预计2010年底,实现建成区绿地率为35.8%,绿化覆盖率达到36.7%。依法行政能力更加强化,政务公开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先后荣获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区)、“军民双拥共建模范城区”六连冠、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示范区等18项国家级奖项,被评为自治区级招商引资、政风行风建设等16个先进集体。2010年成为自治区申报全国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县区的唯一县区。

总之,即将过去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和我国发生的严重冰冻、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重大影响,我们依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一时期,是我区经济增速最快的时期,是民生得到显著改善的时期,是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时期,是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时期,是社会保障制度加快建设的时期。可以说,这一时期全区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为“十二五”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2005

十一五”规划目标

2010预计

十一五”年均增长(%)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69.68

90

140

15

第一产业(亿元)

2.48


6.3

9

第二产业(亿元)

36.9


63.7

11.5

其中:工业(亿元)

32.82


52

9.6

第三产业(亿元)

30.3


70

18.2

三次产业结构比

3.6:53:43.5

4:66:30

4.5:45.5:50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3.2

3.5

4.9

8.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29.64

45

80

2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万元)

5101

9630

14600

23.4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3.5


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1.2


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

92.1


94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73


99.83


其中

小学六年巩固率(%)

99.9


100


初中三年巩固率(%)

99.56


99.66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71.8


88.2


全区总人口(万人)

21.78

25

28.58


人口自然增长率(‰)

4.97

8

5.6以内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7173.44

10298

14500

15.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2332.85

3272

4331

13.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89

12.5

17

23.6

城镇化率(%)



87.2


森林覆盖率(%)

13.9


15


万元GDP综合能耗(%)




-5以上



     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客观认识和正确判断国内外发展环境的变化和西夏区自身的发展条件,“十二五”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西夏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存在着诸多挑战。

1、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是不断趋好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大环境。特别是随着出口市场得到较大恢复,扩大了我区出口产品的销售市场。在国内,国家出台了多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为产品内销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也将有力拉动我区经济发展。

二是国家对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给予的大力支持。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分工方案》的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第二个十年规划的启动实施,相继出台了系列含金量很高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用好用活这些政策,积极争取项目,将会有力地推动我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三是国内外新一轮产业转移提供了发展的新契机。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的调整阶段,使得产业优化升级步伐不断加快,特别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在产业升级中,部分产业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为我区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深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纵深推进,呼包银经济区的重点建设成为后十年西部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这为我区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扩大招商引资,深化各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

五是国家开发能源化工金三角战略、建设宁夏沿黄经济区、扩大内陆开放型经济建设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这将有利于加速我区的工业、旅游、文化等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发展空间。

2、严峻的挑战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彻底消除。因国际经融危机的后续影响,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世界经济波动、国际贸易摩擦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会对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是宏观经济形势面临着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抑制通货膨胀的两难选择,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将逐步淡出。这意味着大规模的集中投资将会减少,这对我区扩大投资的渠道和规模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是工业发展面临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西夏区作为银川市的老工业基地,特别是老工业企业“两高一资”的特征十分明显,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亟待转变。另外,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较小,企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这些问题使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压力很大。

四是环境容量日益趋紧,国家对节能减排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取向在给我区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会对工业生产以消费煤炭为主的经济发展提出更大的挑战。我区是银川市乃至全区的工业重地,有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佳通轮胎、西北轴承、赛马水泥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家,这些企业未来的发展将面临越来越大的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双重压力。

五是城乡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表现为西夏区下岗职工多、失地农民多、学生多的压力,特别是农民增收渠道少,移民地区困难群众多的现实状况,使我区与其他县区缩小发展差距、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的任务越来越艰巨、越来越迫切。这些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处理不好会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

六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受居民收入水平低的影响,城乡消费市场不够活跃,消费水平和层次偏低,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十二五”时期,西夏区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又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紧迫感。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宏伟目标。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抓手,紧紧围绕“打造生态西夏、发展绿色经济”这一中心目标,把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作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以能源化工、机械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发展;以贺兰山东麓沿山旅游带建设为重点的特色旅游业发展;以公铁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的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的城乡统筹发展;以生态治理和节能减排为重点的生态环境保护;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重点的文化大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西夏建设;以社会安全预警体系建设为重点的平安西夏建设。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西夏区实际的强区富民之路,在银川市“两宜”城市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西夏。依靠产业技术进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老工业企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狠抓节能减排,推行清洁生产,加大污染治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提升贺兰山东麓生态安全屏障作用。继续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坚持特色优势,协调产业发展。发挥西夏区资源优势,把农业发展与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都市休闲农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型工业化带动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使西夏区成为宁夏及周边地区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

——坚持统筹兼顾,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农田水利建设,以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塞上农民新居和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清洁能源、农村适度集中、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环境保护等工程为重点,加大农村交通、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商贸等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坚持改善民生,构建和谐西夏。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培训,扩大就业。通过政策引导、产业主导、项目支撑、资金扶持等多项措施,力争“十二五”末使我区城乡居民收入达到银川市平均发展水平。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使广大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三、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西夏区现实的发展基础和未来趋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5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9万元,年均增长12.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6亿元,年均增长12%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累计达到82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不断优化升级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提高优势特色农业的比重,新型工业体系基本建立,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

——科技和教育发展明显加快。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1.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9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92%,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大体相当。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不断扩大就业,实现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按照银川市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西夏区到“十二五”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必须达到29900元和10450元的银川市平均水平。据此,西夏区必须达到年均增长16%19%以上的增速,才能完成目标任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4.2亿元,年均增长15%。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5000人,安置生态移民3000人,解决1.89万农村和小农场居民安全饮水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贫困人口数量显著减少。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6‰以内,全区总人口达32万人。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和城镇污水处理率,使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有较大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银川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西夏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类别

指标

2010

2015

年均

增长(%)

指标

属性

经济

增长

1、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价,亿元)

140

285

15以上

预期性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万元)

4.9

8.9

12.7

预期性

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1.46

2.6

12以上

预期性

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80

250

25以上

预期性

经济

结构

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

4.5:45.5:50

2:50:48


预期性

6、城镇化率(%)

87.2

92


预期性

科技

教育

7、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重(%)

1.2

1.5


预期性

8、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

94

96


预期性

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9.83

99.9


约束性

1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88.2

92


预期性

人民

生活

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4500

29900

16以上

预期性

12、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4331

10450

19以上

预期性

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7

34.2

15

预期性

14、城镇失业登记率(%)

3.5

3.5


预期性

15、城镇新增就业(万人)


1.5


预期性

16、城乡医疗保险参保率(%)

99

99.5


预期性

17、全区总人口(万人)

28.58

32


预期性

18、人口自然增长率(‰)

5.6以内

6.6


约束性

资源

环境

19、万元GDP综合能耗(%)

-5

-8


约束性

20、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2

-10


约束性

21、森林覆盖率(%)

15

25以上


约束性

第三章  发展重点

一、以三大工业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工业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工业内部结构调整为抓手,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用足用好国家差别化产业政策,依托经济开发区西区、宁东基地西夏工业园、石油天然气化工园区建设,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引进技术先进项目,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生态环境影响小的新型工业。2015年,把西夏区建设成为银川市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机械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同时,加强老工业基地改造,建设国家战略性绿色能源和新型化工基地,使西夏区工业经济实现新突破。

1、高起点建设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区

依托周边原油和天然气资源,将南环高速公路以南、宁化专用线以北的区域建成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园,大力提升石油炼制能力和水平,发展石油深加工产品。“十二五”期间建成500万吨/年炼油改建项目、45/80(年产合成氨45万吨、尿素80万吨)国产大化肥等项目,再开工建设500万吨/年炼油项目、21/8百吨/年丁辛醇等项目,进一步发展工程塑料、聚氨酯、聚酯和精细化工等产品。

2、高水平建设机械装备制造及再制造产业园区

依托银川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包兰铁路以西、银川南环高速公路以北、黄河路以南,西环高速以东的区域建成新型工业基地。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扩大共享铸钢、西北轴承等知名品牌规模,推动产品向自动化、数字化、一体化的高端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煤炭综采设备、大型铸件、铁路牵引变压器、轴承等优势产业,以及为汽车、数控机床、风电设备、起重机、轴承配套的相关产业。依托装备制造集聚优势,扶持再制造产业化工程建设,争取建成宁夏的再制造示范区。

3、高标准建设宁东西夏工业园

立足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配套建设,重点发展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下游产品深加工产业,充分利用红墩子矿区资源,构筑以煤化工、精细化工、生物发酵为主的产业结构,建设成为规模经济、技术先进、清洁生产、竞争力强,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综合项目区。实现园区基础设施和招商引资同步进行。大力支持已开工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采用“以商招商”的方式,积极争取投资百亿元以上的煤化工下游产品深加工项目,把宁东西夏工业园打造成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园区。

4、高效率推进老工业基地改造

争取把基地改造列入到国家西部大开发老工业基地振兴工程,并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促进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加快西北轴承公司热处理中心、西北轴承陶瓷轴承产业基地、西北轴承公司风力发电机组配套轴承、银川宝塔石化机械制造等项目建设,形成具有特色的新兴产业。支持老工业基地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支持企业通过自主开发、联合开发等形式,全面改造和建设企业老家属区。

二、以贺兰山东麓沿山旅游带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

推进旅游与文化、旅游与环境相结合,优化旅游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依托贺兰山东麓历史文化旅游带的深度开发,全面整合贺兰山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景区的档次和水平。通过镇北堡旅游商贸城等项目的建设,带动一批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精品旅游景点发展,促进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转变。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软环境建设,努力把西夏区建成规模大、档次高、配套完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西北旅游休闲的首选目的地。力争到201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亿元。

1、进一步完善旅游景点建设

十二五”期间,对各大景点陆续实施改扩建工程,进一步完善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景点的文化旅游色彩。重点加强苏峪口风景区岳飞庙工程、西夏王陵西夏博物馆扩建工程、贺兰山岩画风景区扩建工程的建设。积极推进红柳湾园区扩建,建设拓展训练基地、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沙滩排球场,将其打造为红柳湾生态运动休闲园。实施贺兰山青少年国防园扩建,增建国防教育陈列馆、国防知识实训基地,将其打造为银川市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及科普知识园区。

2、积极打造特色旅游小城镇

将镇北堡镇打造为文化旅游名镇。继续扩大“奇石展”的规模,提升档次。大力发展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研制,以镇北堡镇影视城为中心,发展“镇北堡旅游商贸城”,积极培植、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将镇北堡镇逐渐发展成为银川市旅游纪念品的营销中心,并集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制作、销售为一体的商贸中心。

3、积极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以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为依托,大力支持和引导规范一批有影响力的、集生态观光、采摘、度假、餐饮于一体的农家乐、渔家乐、葡萄酒庄等旅游项目,打造具有西夏区区域特色的农家乐旅游品牌。积极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扩大星级农家乐及示范点的辐射带动作用。

4、大力开发旅游节庆活动

发展徒步登山系列活动。依托贺兰山苏峪口、小口子风景区,开发大口子风景区,打造宁夏知名的滚钟口登山、苏峪口穿越、探险旅游体验区,把贺兰山沿山旅游带建设成为一个融观光、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快乐体验走廊。依托红柳湾、万义等生态园区,举办 “西夏风筝节”等不同主题的特色游园活动,进一步将旅游与市民休闲活动结合起来。

三、以公铁物流园区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在巩固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公铁联运物流中心建设为突破口,着重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培育一批发展基础好、服务功能强的服务企业,力争五年内基本形成以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及涉农服务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体系,将西夏区建设成为宁夏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基地。

1、重点建设公铁联运物流中心

以公铁联运站场为载体,依托企业自有产权铁路专用线、汽车货运车队和仓储、公铁联运基础设施,在东干渠以东、宁化专用线以南、包兰铁路以西、桑园沟以北的区域,重点建设银川公铁物流园区。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进一步提升宁夏宝丰能源物流、宁夏佳奇石化物流等物流中心的配套服务能力,推进物流承接、转运与配送的高效衔接、协调发展的水平,逐步实现物流业的规模化、网络化、现代化发展。

2、大力支持区域性的企业技术中心和加工中心建设

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围绕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大力支持长城须崎技术研发中心、西北轴承技术研发中心、西北轴承热处理加工中心等项目的建设,加快大型铸钢、数控机床、航空子午线轮胎等重大技术创新,形成我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3、积极培育商务服务业发展

为提高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大力培育市场营销、策划咨询、广告设计、信息处理等一批高附加值、高层次的商务服务企业,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服务保障。

四、以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业

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引领,用现代物质技术改造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推进生产规模化、经营集约化、质量标准化和产加销一体化,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建立现代农业体系。积极推进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有机枸杞种植基地、优质牧草生产合作基地和贺兰山葡萄基地建设。

1、大力发展养殖业

重点推进兴泾镇优质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镇北堡镇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镇北堡种禽标准化养殖基地的建设。基地建设要注重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产业化程度,要建成较完善的畜牧业生产支撑保护体系,提高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水平。依托养殖业的规模集聚优势,大力发展养殖、贩运、屠宰、加工等产业,开发建设畜产品交易市场。

2、全力打造全国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县区

以观光农业综合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芦花台绿色家园、鹭岛湖观光农业生态园、天鹅湖创业园和阅清生态园建设。大力加强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建设,在基地建设五星级花园酒店、四季垂钓馆等高档旅游休闲娱乐设施。以沿山经果林、设施蔬菜、枸杞、葡萄基地建设为重点,把绿色农产品贸易发展与旅游平台相结合,加大经果林产业带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一批集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农家乐园,进一步提升服务档次与水平,把西夏区打造成全国旅游休闲农业示范县区。

五、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1、以特色小城镇建设为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因地制宜,立足两镇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文化特色,努力把镇北堡镇打造成具有西夏古都风格的“生态旅游休闲运动城镇”、把兴泾镇打造成具有***风格的“**风情城镇”。结合拆迁安置、生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塞上农民新居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2、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服务功能

统筹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使农民逐步享受与城镇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农村公路到自然村的全覆盖,加快危房改造步伐,积极发展沼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争取自治区水利改造项目,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快渠系改造和泵站机组的更新改造,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继续实施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建设。完成农电网升级改造工程。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公共设施条件。

六、以生态治理和节能减排为重点,大力改善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建设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原则,着力推进生态区综合治理,构建贺兰山防风防沙生态屏障,打造西部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1、加强生态林业建设

着力推进生态区综合治理,构建贺兰山防风防沙生态屏障,重点推进贺兰山东麓地区三北四期工程、天然林保护、旱地造林、湿地保护等工程的建设。着力推进特色经济林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发展经济林产品的精深加工产业,重点推进贺兰山东麓万亩经果林、万亩有机枸杞和万亩有机葡萄项目建设。着力推进村庄绿化及农田林网建设力度。

2、加强环境保护建设

稳步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城市污染防治。到2015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6%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7%;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中心城区努力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密闭运输率达到100%,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面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加强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工业固废及扬尘防治工作。扎实做好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以建设农村生态文明试点区为抓手,围绕“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能源”的建设目标,开展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3、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把节能减排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进一步强化节能目标责任制,加强21家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对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实行总量控制,完善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限制和淘汰低效、落后的工艺设备。严格执行新建项目节能评估审查,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推进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力争到2015年,规模以上高耗能产品用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坚持节约优先战略,着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建设集约、清洁、绿色、低碳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七、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重点,大力促进文化发展

1、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801文化创意产业园和高科技产业孵化基地为主要平台,重点发展软件开发与服务外包、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创意设计等行业门类。特别鼓励企业利用老厂房、旧厂区集聚发展,使之成为西夏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中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形成宁夏重要的创意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重点突出西夏遗存文化,依托北方大学、宁夏大学整理发掘历史文化史料,大力发展影视制作、出版发行、演艺娱乐等文化产业,积极培育网络、动漫、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

3、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加强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扶持具有回族特色的民族、民间、民俗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推进文化创新。鼓励和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广场文化品牌。

4、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加快社区、企业、农村等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完善基层文化馆、图书馆。新建西夏区文化馆、体育馆,争取建设西夏区青少年宫、老年大学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

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大力推进和谐西夏建设

1、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活力,推进素质教育。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更加公平的教育机会,为西夏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到2015年,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

一是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结合西夏区城乡布局规划和人口变化,规划建设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种形式的标准化幼儿园。在乡镇中心和城市大型住宅小区、街道新建9所、改建3幼儿园,不断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到2015年,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6%

二是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以促进教育公平为主线,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努力实现由“有学上”到“上好学”、由量到质的根本性转变。针对西夏区直属中小学中移民学校多、企事业单位移交学校多、现就读学生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三分之一的特点,要切实解决好教育整体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不断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经费保障、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基本均衡,基本建立基础坚实、结构合理、协调发展、质量优异的教育体系。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9%

三是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坚持普通高中的公益性,确保财政性教育投资。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办学体制,积极争取辖区内高校及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支持普通高中教育发展。大力支持二中西校区与企事业单位移交的二十三、二十五中整合建成一所综合性高中。加大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扶持力度和指导工作。到201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2%

四是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依托辖区工业企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基地和科研院所集中的优势,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教育,继续实施“技能致富计划”。做好校企之间培训与需求的对接,开展菜单式技能培训。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途径,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提高职业教育培养质量,拓宽就业渠道。到2015年,实现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大体相当。

2、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一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调整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使群众能够分享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财富增长效应。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提高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二是以开辟创业园区为重点,进一步扩大城乡创业就业。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全方位促进就业增长。全力实施失地农民创业园项目,积极创建一批失地农民创业基地,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实现农民劳务经济收入大幅提高。鼓励各街道办事处搭建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平台,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增加收入来源。

三是加大专业技能培训。主要依托“工字号”“妇字号”等创业培训和“阳光培训”工程,积极组织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重点加大中长期培训和订单式培训力度,向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实现劳动力的稳定就业。

四是大力推进扶贫力度。大力发展劳务产业。把产业扶贫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把劳务产业作为农民稳定增收、发展致富的重要手段。积极培育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队伍,有组织地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实现农民劳务收入持续增长。尤其在两镇,随着新项目的开工建设,要与企业签订协议,保证其劳务用工优先录用失地农民,解决部分就业问题;政府向失地农民提供公寓房、营业房,为其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实现“失地不失业”。同时,在农村要以整村推进为切入点,逐步实现整村推进项目全覆盖、扶贫互助资金全覆盖。对人均纯收入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实施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双到”工程,推进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大大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五是建立健全以社会公益性岗位和社区服务为基础的再就业援助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搭建信息网络平台,实现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3、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进一步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实现社会保险统筹“一卡通”。努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使用农民工的单位必须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二是形成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体系。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重点做好失地农转非人口的养老保险逐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推进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基本实现城镇从业人员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逐步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通过建立就业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等专项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四是加快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争取自治区、银川市的支持,加快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和限价商品房建设,切实解决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的住房难问题。

4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全面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面,完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建设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健全药品流通保障体系。

一是以统一建设村级卫生室为重点,调整卫生资源配置,建设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二是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西夏区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综合大楼项目、两镇16个村级卫生室。三是进一步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四是加大药品监管力度。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继续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区建设工程。五是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六是建立“双向转诊”制度。大力发展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秩序,解决居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5、拓展提升生活性服务业

一是完善城乡商贸市场体系建设。改造优化传统商贸流通业,提升档次和品位。大力培育商贸龙头企业,活跃中高档商贸市场。着力打造以浙江商城为中心的商贸经济圈,加快同心北街综合商业街、九街特色餐饮街区、文萃路大学商贸街区网点建设。重点支持为宁夏职业教育基地配套的大学城商业中心建设和新火车站综合商业街区建设,突出餐饮、购物、住宿等服务业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建设,将西夏区二手车交易市场建成银川乃至宁夏二手车交易中心。扩大农村商品销售网络。在镇北堡镇、兴泾镇要加快发展以超市、便利店、连锁店、专业店、生活服务、文化娱乐、邮政电信等为重点的服务网点,构建满足当地消费、布局合理、业态新颖的商品销售网络,推进现代流通业向农村延伸。

二是发展以休闲健身为重点的体育产业。主要依托贺兰山体育场和银川市体育馆,着力打造成群众性的体育健身产业基地。积极引进区内外赛事,大力发展训练竞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体育本体产业及体育竞技表演、体育广告、体育用品产销等体育延伸产业。

三是积极发展多样化的社区服务业。加大扶持力度,逐步形成连锁化经营的餐饮娱乐、健康养生、医疗保健、养老托幼、文化教育、食品配送及家政、维修安保、物业管理等完善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项目,积极引入心理咨询、法律咨询、保险理财等新型服务项目,进一步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生活需求。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加快农村公益设施配套,着力提高农村社区服务标准,促进社区服务业向农村延伸。鼓励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发展社区服务业,积极构建政府扶持、企业、社会共同参与的现代化社区服务发展机制。

四是进一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加大城市危旧房屋改造。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稳步推进住宅开发建设。坚持住房市场化导向,调整供应结构,满足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

6、继续做好生态移民安置工作

按照自治区、银川市“十二五”生态移民工作安排,结合西夏区实际,在兴泾镇、镇北堡镇两个移民吊庄镇的发展基础上,继续做好生态移民的安置工作。本着“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深入推进开发式扶贫。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建设高标准、高起点移民集中安置区。坚持把扶贫与生态建设结合起来、把移民搬迁与特色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大以项目带动为主的产业扶贫,通过资金整合、综合开发,加快移民点的脱贫致富,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十二五”时期,西夏区规划安置生态移民3000人。

九、以构建安全预警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平安西夏建设

1、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

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改进和完善信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扩大法律援助范围,规范人民调解组织,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不断完善处理公共突发事件和重大灾害的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构建比较完备的司法行政能力,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预防和减少重大安全事故

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执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健康安全。坚持“统一规划、标本兼治、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建立生态安全保障系统,强化灾害应急机制,提高自然灾害、次生灾害的预测能力及防治能力。

3、健全民主制度,加快法制化建设进程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城市社区和农村行政村建立党员和群众活动阵地。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实施群众性普法计划,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形成依法办事风气。

4、进一步促进民族团结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加快民族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发展,努力提高少数民族群众的整体素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工作,认真研究和妥善处理影响民族团结的各类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

第四章  保障措施

积极组织实施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对推进全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式发展至关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要重视发挥政府积极正确履行职责,调控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的重要作用,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建立健全工作机构,高度重视政府在规划布局的主导作用和宏观调控的引导作用。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扎实推进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建立协调机制,为“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各乡镇、区直各部门要围绕 “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一级抓一级,一级向一级负责,协调联动,形成合力,做到行政围绕企业转,领导围绕服务干,形成围绕中心抓发展、围绕发展抓重点的工作局面。发改部门要做好总体规划和重大项目的布局,有关部门要做好相关行业的规划和组织实施工作,统计部门要加强和改进统计工作。

二、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1、大力营造投资环境

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强化以德育人,增加人与人之间的诚信。突出抓信用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居民“三信”工程,全力打造“信用西夏”;进一步加大经济环境整治力度,以建设“低成本、快回报、高诚信、优服务、零障碍”的投资环境为目标,着力营造一个安商、护商的良好氛围,同时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限制,鼓励民间资本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我区发展

2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覆盖全区城乡的高速宽带信息网络,全面推进光纤到楼进村入户,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积极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建设。推动信息网络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电信、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等“村村通”工程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到2015年,基本实现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实现100%行政村信息网络全覆盖,构筑“数字西夏”。

3、大力加强街道社区建设

把社区建设作为社会管理的重要基础。加强城市社区建设,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提供必要的办公设施,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力争全部达到“星级社区”标准。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4、大力加强市场监管

为创造有序的市场环境,加强对市场的依法监管,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实现我区经济社会协调、稳定、快速发展营造健全的法律环境和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

5、大力营造宣传舆论环境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及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三、用足用好各项政策

1、财政政策

用足用好西部大开发各项优惠政策,特别是中央用于节能环保、新能源、教育、人才、医疗、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方面的专项资金扶持,在宁夏产业目录的大框架下,制定符合西夏区实际的鼓励性产业目录,编制一批重大项目,使国家给予更多的重大项目支持,以增加直接投资额度。

2、投资政策

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西夏区是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的地区,在保障性住房、农村庄点整治、生态防护林、沿山旅游带整合、教育、文化、卫生、水利、节能改造等领域,要尽量多争取中央向西部地区倾斜的财政性投资。我区围绕尖端、高精技术的投资企业和重点实验室,努力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支持。

3、金融政策

中央提出要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西部地区金融服务力度,探索利用政策性金融手段支持西部地区发展。这无疑大大减缓了企业融资难、农民贷款难的压力。

4、产业政策

要抓住中央对西部制定的实行有差别的产业政策这一利好机会,争取把优势特色产业进入鼓励类产业目录,可以享受10年的优惠政策,企业所得税减按15%征收,比一般产业企业所得税率低10个百分点。

5、人才政策

要用足用活人才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扶持和保障力度,通过必要的经费、完善保障机制等办法,使人才安心岗位、安心创业。

6、生态补偿政策

积极争取开展生态补偿试点,以便在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草原生态补偿、湿地生态补偿范围内争取更大份额。

四、建立健全落实机制,确保规划实施

做好规划衔接工作,促进自治区、银川市规划与本规划相互衔接协调。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能,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好规划中的相关任务。要把规划与部门计划紧密结合起来,远近结合,形成合力,使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各项措施切实得到贯彻落实。规划实施后,围绕本规划提出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和跟踪分析,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评估,全面分析检查规划实施效果及各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推动规划有效实施,并为动态调整和修订规划提供依据。同时,各部门要自觉接受西夏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健全政府与企业、公众的沟通机制,推进规划实施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对加快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西夏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统一思想,锐意进取,为实现“生态西夏 绿色经济”、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新西夏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