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宁夏政府网 | 银川政府网

| | 无障碍阅读

西夏区:守护“父亲山” 绘就和谐共生画卷

      发布日期:2019-08-30       保护视力色:          字体颜色: 【      绿】         恢复默认

ycrbp17_b.jpg

贺兰山下绿意盎然。

ycrbp20_b.jpg

生态与产业结合。

ycrbp26_b.jpg

贺兰山红尾鸲。

ycrbp23_b.jpg

贺兰山下生态林初成规模。

他,地跨三市五县区,用他的伟岸身躯阻挡了西伯利亚的滚滚寒流和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的漫漫黄沙;他,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分开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开了草原与荒漠;他,有180余种野生动物在此落户。他,就是银川的“父亲山”贺兰山。实施贺兰山东麓浅山区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启动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启动贺兰山红尾鸲保护项目……近年来,西夏区多措并举,绘就一幅守护“父亲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勾绘蓝图

西夏区处于北纬38度,是世界优质葡萄酒黄金产区之一,出产各类优质红白葡萄酒10余种,贺兰山岩画、西夏陵、镇北堡西部影城、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散布其中,独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风光造就了人杰地灵的西夏古韵。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大,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与日俱增。西夏区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前瞻的发展理念、坚定的信念意志,通过两年的实地调研,提出了符合西夏区实际情况的“山水林田湖草人”系统治理思路,在保护各类自然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改造和利用,增加生物物种多样性的同时,以有限的人工干预手段实现森林、草原、动物资源在生物学特性上的正向演替,最终绘就“山青翠、林深幽、草常绿、水清冽、鸟翱翔、人惬意、景别致、酒甘醇”的和谐共生蓝图。

贺兰山作为银川人民的“父亲山”,在环境、生态、人文等各个方面发挥的作用极其重要。根据《银川市2018~2020年城乡生态绿化三年行动计划》工作部署,西夏区立足实际、积极行动、统筹安排、精心谋划,提出“银川都市圈西部十万亩大尺度优质森林版块”建设构想,按照贺兰山东麓典型地质分布特点,在西干渠以西将现有各功能区总面积共计33.52万亩土地自西向东规划为三大生态版块,分别是:森林草原生态区、葡萄和旅游产业核心区、湿地候鸟栖息地生态区。在三大生态版块中,根据区域特点又细分为七个主要生态功能区,即:城市郊野公园生态区、浅山区湿地生态区、绿色葡萄产业生态区、西夏陵申遗保护区、采空区生态修复治理区和浅山区森林草原生态区等。

西夏区立意于保护与发展并重、修复与建设同行,以葡萄和旅游核心区、湿地候鸟栖息地生态区为重点,在西侧迎风面打造1万亩优质森林版块的同时,人工促进原生草地和天然灌丛加快生长,为葡萄种植核心区和候鸟栖息地保护区提供相对稳定的降雨和动物食源,有效降低洪水、霜冻、大风等极端恶劣天气对葡萄、湿地、鸟类和旅游业的破坏。

砥砺前行

2018年初,西夏区按照不同类型,采取工程化管理模式,确定了9个具体建设子项目,分别是: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生态廊道生态经济林科技示范区项目、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浅山区生态森林景观示范项目、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小镇道路景观项目、贺兰山东麓认建认养义务植树基地建设项目、贺兰山东麓防护林改造提升项目、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核心区稀有葡萄品种繁育项目、采空区生态恢复治理及全民科学保护研究示范项目、贺兰山东麓浅山区生态治理示范项目、110国道道路景观改造提升项目等。通过项目实施,西夏区结合该区域内丰富的动植物、水系、自然风光等自然资源,形成能够自我循环、良性发展的生态系统,打造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强有力的外围生态屏障。

2018年,西夏区在森林草原生态区版块中率先启动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生态廊道建设项目,计划任务面积6000亩。当年种植各类乔灌木3500亩,其中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生态廊道生态经济林科技示范区项目完成种植2000亩,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浅山区生态森林景观示范项目完成种植500亩,银川市贺兰山东麓浅山区企业认建认养生态林项目完成种植1000亩。2019年6月底,西夏区提前超额完成贺兰山东麓文化旅游生态廊道建设项目全部造林任务,建设总面积达到7427亩,并顺利进入养护管理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西夏区始终坚持“两个引领、三个严格”工作方针。两个引领,是指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建设,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突破传统政府财政全额投资造林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实行“政府+企业”的模式,引入资金实力强、科研技术先进、管理优秀的企业,通过多元投融资、共建共护的方式,坚持专业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实现造林绿化规模化、企业化、高效化;政府引领,全社会认建认养建设,转变传统植树造林思路,探索政府引领全社会认建认养植树造林新模式,形成共建共享、充满活力、可持续造林机制。三个严格,一是严格项目招投标管理,按照严格的招投标程序对各项目进行招标管理。二是严格项目施工管理,始终坚持科学造林,做到“四个精准”,即苗木选择精准、造林地段精准、造林技术精准、造林考核精准。三是严格项目监督管理,聘请专业监理公司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理,对项目的监督管理、立项审批、政府采购、施工管理、变更调整、竣工验收程序进行全面规范监督,有效促进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落实。

2020年至2025年,西夏区计划在葡萄和旅游核心区以及湿地候鸟栖息地生态区先后实施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核心区稀有葡萄品种繁育项目、砂石采空区生态恢复治理项目、全民科学保护研究示范项目、贺兰山东麓浅山区生态治理示范项目、西夏区候鸟栖息地保护项目、西夏区原生草地封禁保护项目等6个建设项目,总面积15万亩。

在全世界范围内野生动物中,以中国地名命名的野生动物屈指可数,以贺兰山特有名称命名的动物更是只有两个,分别是贺兰山岩鹨和贺兰山红尾鸲,均属国际国内特别关注的物种。经过历年观测,西夏区贺兰山红尾鸲种群数量明显回升。为保护贺兰山特有野生动物品种,西夏区于2019年初启动了贺兰山红尾鸲保护项目,引导社会爱鸟人士成立了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红尾鸲保护协会,从事科普宣传和观鸟爱鸟活动。半年以来,结合西夏区在各公园设立的公民课堂宣讲活动,向广大群众普及宁夏人民引以为傲的独有鸟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西夏区砥砺前行,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上坚定信心、越走越快。通过9个子项目的稳步实施,不断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在三大生态版块西侧形成绿量厚、品质高、森林连片、节点突出的优质森林草原板块,在中部形成品类多、资源广、美酒飘香、风景宜人的葡萄+旅游生态版块,在东侧形成物种多、范围广、保护有力、观鸟爱鸟的湿地候鸟栖息地生态区,筑牢银川都市圈西部生态屏障。

硕果渐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时提出要实现“经济繁荣、民族团结、环境优美、人民富裕”,要求宁夏承担起维护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建设“天蓝、地绿、水美”的美丽宁夏。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这些,都是西夏区坚持生态建设不竭的动力源泉。

宁夏贺兰山是银川西部的生态屏障,对银川市城市生态环境乃至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干旱少雨的自然环境已经使得贺兰山东麓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加之长期的砂石采挖等人为干扰和破坏,进一步加剧了贺兰山东麓生态系统的退化。西夏区针对贺兰山东麓浅山区立地条件,选择抗旱性强、适应性好的生态景观植物,开展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建设项目,为贺兰山东麓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改善带来了示范效果,为以后贺兰山浅山区生态系统重建与生态多样性恢复树立样板,积累经验。

为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理念,不断加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立区战略的实施和美丽宁夏构建提供技术支撑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西夏区坚持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有限利用、全面发展的工作原则,通过各个项目的逐步实施,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文地理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全域旅游为契机,以生态建设为抓手,在建设之初,以改善贺兰山东麓生态廊道浅山区的生态环境为突破口,以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目标,因而项目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是巨大的。蒙古扁桃、长柄扁桃、文冠果等生态经济与景观作用兼具的树种,以及适应本地气候的樟子松、白榆等树种的广泛种植,不但及时解决了农民手中积压的各类苗木滞销难题、促进特色种苗产业的发展,同时通过示范种植生态经济与景观树种达到实现生态恢复与经济效益双赢造林模式,辐射带动区域内旅游、休闲、观光和文化等产业多元化发展,带来的间接效益将远远超过预期,必将对西夏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在开展生态建设的同时,西夏区始终坚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相结合,不断丰富建设内涵,思路越来越广、想法越来越多。通过建设生态文明村昊苑村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实现“人居环境美、乡村旅游旺、农民增收快”的发展目标;通过生态建设、葡萄酒产业劳务输出与脱贫富民、旅游产业、文化宣传相结合,实现“收入稳定、产业兴旺、环境改善”的目标;通过砂石采空区生态修复、贺兰山红尾鸲保护项目、西夏区候鸟栖息地保护项目与全民科普相结合,实现“修复无死角、科普不遗漏、保护更有力”的目标。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功能的多个建设方向上实现多元化融合发展,形成“遍地开花、百花竞放”的发展格局,不断加快西夏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不断将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墨画描绘成为绚烂多彩的工笔画。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