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区政协主席李海峰。 本报记者 单 瑞 摄
“今年全国两会是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就,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近日,西夏区政协主席李海峰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学习宣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统筹谋划好今后工作畅谈感受。
李海峰表示,西夏区政协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凝聚”的重要讲话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立足新时代人民政协职责使命,以凝聚共识汇智聚力,以创新履职破解发展难题,切实把全国两会精神转化为服务“银川科创新城”“西夏区两地五区一中心”建设的履职实践,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示范市建设中书写更有温度的政协答卷。
凝聚思想共识,坚定正确方向。西夏区政协将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是关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工作全局,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体把握领会,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夯实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政治立场、方向、原则、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政协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保障,将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自觉在西夏区委领导下谋划和推进工作,重大事项、重要活动、重点意见建议及时向西夏区委请示报告,做到与西夏区委同心同向同步。
凝聚发展合力,服务中心大局。西夏区政协将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加大深度协商互动、意见充分表达、广泛凝聚共识水平。聚合力、助落实,扛起服务大局之责,把党政中心工作作为政协履职重点,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关键点,紧扣“党政所需、群众所盼、政协所能”,聚焦大事要事、重点难点,以有效建言资政、民主协商、凝聚共识服务大局,做到“区委和政府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集众智、献良策,扛起服务发展之责,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聚焦西夏区打造“两地五区一中心”,围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垦地融合高质量发展等重点领域调研视察、协商议政,多建有用之言、多献管用之策、多出实用之招。知政事、晓民情,扛起服务人民之责,秉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紧盯就业、教育、医疗等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诚倾听民声,真实反映民意,真情纾解民困,协助区委和政府把群众最愁的事办实、最急的事办快、最难的事办成、最盼的事办好,成为联系群众的贴心人、团结群众的有心人、服务群众的热心人。
凝聚团结力量,发挥统战优势。西夏区政协将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发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优势作用。做好“商以求同”文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丰富协商形式、拓展协商深度、培育协商文化,推动“全过程、全方位”的过程协商、“各界别、各层次”的广泛协商、“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的平等协商,以协商聚共识、以共识聚合力,做好“春风化雨”文章。发挥政协联系广泛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等平台,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团结协作,以紧密联系凝聚人、以广泛协商团结人、以示范行为带动人,让共识不断扩大,让各界团结如“石榴花开”籽籽同心。做好“近悦远来”文章,发挥广大政协委员代表性强、联系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用“政协声音”讲好西夏区故事,引导各界人士在西夏区经济发展等大事要事上积极作为,在各自专业特长领域大胆建言、务实献策,汇聚高质量发展磅礴力量。
凝聚实干作风,夯实履职根基。实现伟大梦想、成就伟大事业,唯有实干。西夏区政协坚持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知重负重、奋力前行。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的工作作风推动政协事业新发展。夯实工作基础,把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履职载体、强化区市县联动、完善工作模式,推动专门协商机构以“协”成事、以“商”求同、以“专”提质,打造富有时代特征、契合本地特色、具有政协特点的履职品牌。压实委员责任,在提升委员履职能力、优化委员服务管理、关爱委员工作生活上用心用力用情,鼓励委员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更好发挥在本职工作、界别群众、政协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抓实自身建设,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对政协工作规律性认识,完善制度机制,提高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打造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政协干部队伍,展现新时代人民政协新形象。 (本报记者 单 瑞 整理)
扫一扫 手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