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觉得就业离我很远,现在亲手捏出第一个花盆时,好像看到了新的希望。”5月12日,在芦花苑社区陶艺手绘工作室,肢体残疾人学员王芳(化名)抚摸着尚带余温的陶坯,眼中闪烁着光芒。当日,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芦花苑社区联合残联启动的“陶艺手工花盆制作技能培训”正式开班,32名残疾人学员通过“理论+实操”双轨制教学,向自主就业迈出坚实一步。
针对残疾人就业能力提升需求,本次培训采用“三步递进”教学法:将拉坯、修坯、彩绘等12道工序细化为“标准化动作库”,由老师通过“慢动作分解+口诀记忆法”教学,确保学员掌握基础技法;在修型环节设置“教师示范—学员模仿—纠错复盘”闭环,每完成5个花盆制作即进行质量比对;彩绘阶段引入“模板拓印+自由创作”双模式,既提供牡丹、多肉等8种标准纹样模板保障产品合格率,又鼓励学员结合自身审美设计个性化图案,首批学员作品合格率达90%。
为打通就业“最后一公里”,社区与辖区肉嘟嘟多肉种植基地达成合作。基地提供手捏花盆制作、网络直播销售等适配岗位,优先录用培训考核优秀学员。建立“学员就业档案”,提供岗前跟踪指导,针对销售岗位开展“客户沟通”专项培训。目前,已有8名学员与基地达成就业意向,预计月增收1500—2500元。
芦花苑社区相关负责人说:“这是社区2025年残疾人就业的重点民生项目,我们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方案,为更多残疾人提供优质的就业技能培训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推动残疾人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宁夏日报记者 杨淑琼)
扫一扫 手机浏览